? ? ?有色金屬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工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行業。近年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快速發展,重點品種冶煉及壓延加工產能產量占全球過半,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受產業規模大、用電結構依賴火電、循環經濟體系不夠完善等影響,“雙碳”任務依然艱巨。
【主力資金監控:有色金屬板塊凈流入超16億元】財聯社2月1日電,財聯社星礦數據顯示,今日早盤主力資金凈流入有色金屬、汽車、貴金屬等板塊,凈流出大金融、房地產、醫藥生物等板塊,其中凈流入有色金屬板塊超16億元。個股方面,比亞迪大漲,主力資金凈買入7.05億元,滬電股份、中京電子、洛陽鉬業獲主力資金凈流入居前;貴州茅臺遭凈賣出超2億元,京山輕機、歌爾股份、中國中免主力資金凈流出額居前。 ?
隨著強勢美元的沖高回落,以及美聯儲12月加息節奏放緩的預期升溫,大宗商品價格跌勢明顯放緩,其中原油和基本金屬等周期性商品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反彈,例如WTI原油12月合約從9月底的76美元/桶反彈至88美元/桶。而因受不斷上升的美元實際利率壓制,金銀價格反彈力度相對遜色。 展望后市,我們認為,大宗商品短期跌勢可能已經放緩,但是由于歐美國家貨幣緊縮帶來的經濟下行周期才剛開始,低庫存的支撐可能遭遇商品需求的坍塌,進入累庫周期,商品跌勢可能并不容易逆轉。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向好對海外商品需求坍塌有削弱作用,這導致原油等周期性商品跌勢會是一波三折的。針對美國通脹溫和回落的特征,金銀價格反彈也壓力重重。 市場交易邏輯在滯脹和衰退之間不斷切換 從通脹的角度來看,全球大多數經濟體通脹只是溫和回落,能源危機、工資-通脹螺旋和服務價格攀升都意味著全球高通脹環境很難回到此前長達40多年低通脹的時代。美國方面,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9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6.2%,與前值持平,且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5.15%,較8月的4.9%繼續加速上升。9月勞動力成本繼續加速上行,個人支出保持韌性,這意味著美國通脹回落非常緩慢。 歐洲方面,受能源價格暴漲影響,歐元區10月調和CPI同比上漲10.7%,創歷史新高。能源和食品再次推動通脹上升,10月歐元區能源價格同比上漲41.9%,較9月同比上漲40.8%,且繼續加速??鄢茉醇笆称返暮诵腃PI再創新高,10月同比增長5%,較9月的4.8%繼續加速,再創新高。 因此,歐美等經濟體貨幣緊縮的進程不會很快結束。盡管近期部分美聯儲官員釋放放緩加息的信號,但是并不意味著停止加息,1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可能再次加息75個基點。11月1日,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即使歐元區經濟衰退風險上升,歐洲央行也必須繼續加息對抗通脹。 從美國的經濟數據來看,房地產明顯降溫,三季度GDP環比轉正,并超預期,主要是凈出口貢獻的。與二季度GDP相比,三季度GDP的好轉主要反映了私人庫存投資的降幅收窄、政府支出的上升以及非住宅固定投資的加速增長,但這部分增長被住宅固定投資的大幅下降和消費支出的減速所抵消。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消費支出增速放緩,意味著美國經濟環比增速反彈可能是曇花一現,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將再次下滑,環比有可能再次出現負增長。另外,反映美國經濟內需的住宅投資在房地產降溫的情況下繼續下滑,美國新房銷售和成房銷售連續幾個月下降。 歐洲方面,在歐盟對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以及俄羅斯威脅油氣全面斷供的能源危機之下,歐洲央行為抗擊通脹正在“鷹”派加息,這導致歐元區經濟雪上加霜。歐洲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均已跌破50榮枯線至萎縮區間,三季度19個歐元區國家的GDP環比增長0.2%,較前值0.8%大幅下降。 由于通脹高企,而歐美經濟指標持續走弱,這意味著經濟處于滯脹周期或即將步入衰退周期,市場交易邏輯反復在二者之間切換。因此,無論是市場在交易滯脹還是衰退,對于原油等周期性 商品而言,需求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更何況海外主要經濟體貨幣緊縮目的還是在需求端降溫,以便通過經濟減速來遏制通脹,商品價格反彈都是短暫的。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緩和部分商品海外需求坍塌的壓力 從已經公布三季度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 投資在穩增長中明顯發力。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效能不斷釋放,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6.7%,略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23.6%;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與上半年持平。其中,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0.2%,二季度貢獻率為66.4%;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好于二季度的0.3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未來還將面臨經濟收縮帶來的需求塌陷的壓力,如果出現了累庫,那么現階段低庫存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支撐將明顯減弱。盡管供應端還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例如原油供應可能面臨俄羅斯石油禁令在12月生效的沖擊,但是需求下行還處于前期階段,未來會不斷暴露。 ?